木兰姐姐走进利民学校,以警心护童心
“和大家分享情绪的时候,是不是会有点小紧张?”在重庆市大足区利民学校的操场上,一名男孩举起写有“开心”的情绪卡片,略带羞涩地笑着说。身旁的女民警蹲下身来,轻声回应:“我们一直都在,愿意听你讲故事。”
在第75个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,重庆市大足区公安局“木兰姐姐”社区警务团队走进利民学校,为157名正在接受矫治教育的未成年学生送去节日礼物与法治关怀。
重庆市大足区利民学校顺应教育发展需要,为10 至 18 岁存在叛逆、网瘾、厌学等成长困境的青少年提供个性化教育,实行军事化、半封闭式管理,通过制度化教育和心理引导,帮助学生矫正行为、重塑信念、回归正途。此次“木兰姐姐”进校园活动,是公安机关聚焦特殊群体、主动延伸未成年人保护链条的具体行动。
▲为保护未成年人隐私,以下图片均做打码处理
活动现场,师生们用真诚与热情回应到来的民警。在欢快的节日氛围中,学生们带来了10余个精彩的歌舞节目,自编自演、积极阳光,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自我表达的勇气。民警表演节目则穿插其中,与学生共同参与互动、共同融入节日。
警犬队带来精彩表演,交巡警与孩子们上演交通手势模仿“淘汰赛”,现场气氛热烈,欢笑不断。在“你问我答”反诈知识抢答环节中,孩子们踊跃参与,既增长知识,又增强防骗意识。
特别设置的“情绪卡片分享”环节引发广泛共鸣。
孩子们抽取写有“开心”“难过”“愤怒”“孤单”等标签的卡片,用稚嫩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内心世界。来自“木兰姐姐”团队的心理咨询师现场引导,逐一回应情绪困惑,教孩子们如何觉察、接纳与调节情绪。
“成长中有情绪很正常,重要的是学会表达和求助。”来自“木兰姐姐”团队的心理咨询师一边倾听,一边引导,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逐渐学会觉察与调节情绪。
“当你有困惑、有委屈、不开心的事时,不要一个人扛着。可以告诉老师,也可以来找‘木兰姐姐’。”民警温柔而坚定地说。
情绪卡片
现场还为44名未满14周岁的学生送上“未成年人守护礼盒”。民警代表与学生互留联系方式,建立“一对一”联系机制,为后续心理疏导、生活照顾、法律引导等持续服务打下基础。
部分学生家长向学校和民警代表表达了深切的感谢与认可:“孩子刚送来学校那会儿调皮、抗拒沟通,情绪波动也大。但今天活动中,他愿意举手参与,还主动和民警聊了心事,这样的变化让我们感到欣慰。”
他们表示,“木兰姐姐”走进校园,不只是送来节日的祝福,更带来了尊重与理解。这种“寓教于乐”的互动方式,既拉近了孩子与警察的距离,也为“家校警”三方协作营造了更温暖的环境。
利民学校负责人表示,“木兰姐姐”带着真心真情走进校园,不仅带来了节日的祝福,更为学生树立了榜样,也为学校管理注入了更多法治和心理支持力量。
接下来,大足区公安局“木兰姐姐”团队将继续聚焦特殊未成年人群体,深入开展警校协作、心理辅导、行为干预等服务,推动“情绪卡片”“一对一联络”等载体机制常态化,助力每一个孩子走出困境、重拾信心、奔向光明未来。